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醫生叮囑患者須依從醫生指示服藥,切勿自行停藥。來源:香港《文彙報》
  中新網9月22日電據香港《文彙報》報道,香港每年新增1,000宗血癌個案中,約50宗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。患者因體內的第九對及第二十二對染色體出現錯位轉移,以致白血球不正常增生,如沒有及時接受治療,隨時惡化成急性血癌,最快可於短短數星期內被癌魔奪去性命。有醫生指出,港人普遍受影視劇情影響, 誤以為所有血癌都是不治之症,並急需骨髓移植,但實情是可透過標靶藥物控制病情,而新一代藥物或可治愈血癌。有病人關註組織呼籲醫管局,儘快將標靶藥納入常規資助項目,減輕病人的醫療開支。
  血癌可分為淋巴性或骨髓性2種類型,並按病情惡化速度分為急性或慢性,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簡稱CML)患者以成年人最常見,患者體內的第九及第二十二對染色體出現錯位對調,形成“基因融合體”產生大量不成熟白血球,令紅血球與血小板數目異常。
  患者初期或不察覺身體有異,只是感覺比平時疲倦、發燒、體重劇減等,甚至不斷出現類似感冒徵兆,病人通常在例行健康檢查時才被確診。香港CML患者發病年齡中位數為49歲,平均每100萬人中有9人患上此症。
  慢性期可持續5年
  港大醫學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教授鄺沃林指出,以往此症病人因無有效藥物治療,癥狀輕微的慢性期可持續3年至5年,一旦惡化進入加速期會出現暴瘦、骨痛、發燒等,如在骨髓外形成腫瘤,更可在數周至半年內死亡。
  瑪麗醫院香港大學內科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李國維指出,傳統抗癌藥只能減少白血球數目減輕病人癥狀,但不能阻止病情惡化,約半數服藥病人於5年至6年後病逝;另一種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,但風險高及尋找吻合的骨髓時間長,不利控制病情。他續稱,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的標靶藥可有效抑制不正常細胞,使其停止生長異常白血球,約80%病人的存活期可長達10年以上。
  現年44歲的黃遠志於2000年時一次剃鬚刮傷流血近一小時無法止血,並出現消瘦及容貌疲倦,求醫驗血後發現自己患上CML,先後使用傳統抗癌藥及干擾素控制病情不果,最後在瑪麗醫院進行第一代標靶藥試驗計劃。
   勿亂停藥 有抗體更難治
 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醫生王紹明稱,現時主要以效果更佳的第二代標靶藥“TKI”為一線治療方案,初步研究發現患者停服“TKI”後,約半數病人在觀察期內沒有複發,醫學界正循此方向研究,冀找到根治CML的藥物。但他提醒病人,有數據顯示服藥欠依從性的病人體內會對標靶藥出現抗體,令日後治療更困難,叮囑患者須依從醫生指示服藥,切勿自行停藥。
  此外,雖然標靶藥效果良好,但費用開支高達每月約2萬港元,暫時只有醫院管理局轄下撒瑪利亞基金提供資助申請。病人組織心血會趁今日為“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”,促請醫管局將一批一線藥物納入“專用/通用藥物”門坎,減輕基層與中產病人的經濟負擔。  (原標題:香港醫生:新藥物或可治愈血癌 病人切勿自行停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h32ihfd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